2017年4月8日星期六

感覺好像很久沒有聽Charlie Puth...
隨手一點播,傷感似乎又悄悄被翻出,
畢竟,這世界上一廂情願的事的太多。
情投意合太少,嗯,泛指人生任何一個層面。

What is my happiness driver?
Where is my dream job?

不知道是年紀到還是怎樣,
不管來自家人、朋友、同事,甚至隨手加入的網絡群組,
都不斷接收愛情和求偶的訊息,
頗容易受影響的我好像跌入這個旋渦,
不斷結識和觀察異性。
跌跌撞撞的,還是每有成長。

可是,當回顧每年初的目標,
愛情都不在願望清單裡。

最近有奇妙的體驗,
原來有些人,你只要在他面前存在、呼吸,以及說話,
就能給他能量,原來被喜歡可以沒有理由。

也許我太固執,一天未找到自己,
也不該消費任何人的真心。

2017年2月22日星期三

邊個叫你冇仔?

組裝好後,覺得自己有點帥。
上星期搬屋時一仆一碌,仲拎唔夠被凍天光。

我媽話:邊個叫你冇仔?
細佬:駁唔到。
我:關咩事⋯⋯
細佬:絶對關,如果我有女,我幫佢搬埋,車埋佢去。
(我心諗:你條好樣L有女!🙄)

1. 這算華人社會對女性的stereotype?
2. 我不介意沒有工具人,但介意身邊有個不愛我的人。
3. 身邊有女俠話,搬屋如要幫手即管出聲,但最後都冇出聲,其實又唔係多野。
4. 空間少左,發現生活所需物品其實可以好少。買左《斷捨離》未睇,但已用另一種方式實行緊。
5. 好多野,實行之後發現沒有想像中咁難。

#女俠出沒 #咩都自己來
#其實自稱女俠已經係stereotype
#最近把自己搞得很忙才感覺活著

2017年2月19日星期日

La La land


彷佛一切最美好的情感和經歷,都發生在人們一無所有的時候。
失去足夠珍貴的人事物,才足以造成遺憾。
人生不是遺憾,就是Nothing。

不曾遇過一個Sebastian,只好借了別人的眼睛去看這部電影。
有點搞不清那些傷感是他的還是我的。
每個有故事的人,都需要一個平行時空吧。


最近發現,大部分的人心裡都已經住了一個深愛的人,
套一個舊同學的話:「Particular One」。

畢竟Mid Twenty的年紀才憧憬一個La La Land,幾乎不可能了吧。
未來的日子裡,是否要妥協呢?
要長大了嗎?

2017年2月6日星期一

你的名字

總算抓住了《你的名字》的尾巴。


發現看電影是治療憂鬱的其中一種良方,儘管是短暫的。

怨恨和無力,像清晨和黃昏時分抓緊機會起舞的蚊子。
當你稍一鬆懈,便逮住任何找你角力的空間。
(題外話:清晨和黃昏是自然界或各種空間氣場最活躍的時分)

電影甫開場,我還是處於眼睛盯著銀幕,
思緒裡卻纏繞蚊子的狀態,過去的碎片又在飄呀飄,飄呀飄。


而好的電影始終會攝住你的心神。

對於電影的第一道感受,依舊是城鄉差距。
在情感裡,在表達裡,反差最是美的。
我喜歡任何人事物的反差。

電影裡性別互換,是男女的反差。
城鄉之間,是生活空間、文化,甚至人心的反差。


對於女主角生於鄉郊,嚮往城市的繁華,我多少有點共鳴。
青春總是蠢蠢欲動。

想起當年去西藏,火車上遇到的軍人對旅行的想法:
「旅行,是因為在一個地方待膩了。」

香港這麼小的地方,也有城鄉之別。
當然,我們的城鄉,與我們的文化一樣混雜。
多少香港人每天過著城鄉交錯的生活,
而幾乎沒什麼選擇的空間。

總羨慕故事裡的人們,
不顧一切做一些很熱血、很傻,而且不為什麼的事。

有些事,成熟了便不會再做,電影總讓我們短暫找回初心。
總算體會到看電影的樂趣,像做夢一樣。

最後,我喜歡大團圓結局。


生活太苦,至少做個浪漫的甜夢吧。

2017年2月3日星期五

今年做了一個很重大的決定,搬出去自己住。

不想再被居住的地點限制人生的嘗試。
以前,可以選擇的工作地點在北區至沙田以內,
現在擴展到全香港,工作在哪,就搬到哪。

省下交通的時間,讓下班後有多一點私人時間,
用作休息、進修、培養興趣、多交點朋友,
也讓自己假日多出去走走。

順便給自己一個獨立掌控的生活作息,
三餐吃得清淡一點,早睡早起。

很多人都覺得有家不待,月花四五千元租一個房間,
還有生活費數千,這樣很難、很難存錢。

不過我期許的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
在公在私帶來的機會、沖擊和成長,
比一成不變地留在舒適圈裡每月多存幾千元帶來更多價值。

在香港生存,難勉要考慮置業。
至少給自己一年的時間試試看,
多存一年錢不會使我有首期買樓,
但可能改變人生。


其實非常捨不得自己的房間。
#homesweethome #圖攝於我的睡房 #mybedroom #nopainnogain

2017年2月2日星期四


彷彿留一個人在心上是必須的,不一定是愛,只是喜歡。
讓生活有點情感聯繫,分享瑣事,用他的眼光去看世界。
不經不覺,你的視覺又豐富一點。

2017年1月12日星期四

喚醒心中的巨人

年末沒有做什麼具體的回顧,不是因為覺得老土,而是總慢半拍(應該不只)。
2016年身體好了點,終於毒自去了一趟旅行,多行了幾次山,
達成的事只有寥寥可數,但總算說得出,有進步。

2015年流的眼淚來自健康方面的無助,一些怨恨和計較。
2016年流的眼淚來自一場死別,以及一些自編自導的,沒有對手的感情。
此兩年流淚的量應該差不多吧?

然而,一場死別帶來的成長原來可以很震撼,而並非來自離別本身。
在自己的世界裡和自己漫舞,卻也顛覆了原有狹小世界觀,帶來新認知、喜好和覺醒。

12月中停止工作到現在,焦慮不安地過了將近一個月。
個人以及家庭的經濟狀況都安好,只是金錢上非必要的期許持續地嘗試壓過來。
不過,更大的不安是對自身價值觀和人生規劃的不確定,欠執行力和勇氣。


發現一本書:《喚醒心中的巨人》。
內容是認識和處理情緒,訓練執行力,自我肯定 ,價值觀,人生規劃,
以及時間、財富和人際關係管理。

簡直相逢恨晚,感覺在遇上這本書之前,不曾真正閱讀過。
更肯定了孩子從小培養閱讀習慣是可等重要,
高中或大專教育應該要有生涯規劃的教育,
可以這本書的內容作為參考。

幾乎用衝的看完了書,
Year Plan做了個大概,也許累了才覺得好像空空的。
明早繼續加油!